加快推進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(市場漫步)
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對服務的形式、內容、場景等進行完善,為消費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務產品,為高質量發(fā)展注入新動能
在餐廳,手機掃碼即可點餐;在超市,自動收銀柜臺就能結賬;在商場,虛擬試衣間等數字新場景越來越多,讓逛街休閑更有樂趣……生活服務業(yè)作為與群眾聯系最為密切的產業(yè),是促消費、惠民生、穩(wěn)就業(yè)的重要領域。近年來,隨著以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,從點餐、購票到打車,生活服務業(yè)數字化轉型升級趨勢明顯,形成更多高品質和多樣化供給,更好滿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
近日,商務部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(fā)《關于加快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的指導意見》,圍繞豐富應用場景、補齊發(fā)展短板等5方面提出19項具體任務舉措。當前,隨著我國城鎮(zhèn)化進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,生活服務消費占服務總消費額的比重不斷提升。2023年,我國服務消費快速增長,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,比上年增長7.2%。加快推動生活服務數字化,有利于不斷提升消費者體驗,激發(fā)生活服務消費更大發(fā)展活力。
從餐飲到住宿,從商場到超市,從出行到家政,數字化正在深刻改變生活服務業(yè)。在四川成都的一家餐廳,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后上菜速度提升了20%以上;在浙江杭州的一家超市,應用智能購物車系統后,超市消費客單價提升近兩成。在支付寶APP上,近400萬個商家和機構的小程序,為用戶提供了政務辦事、掃碼點單、綠色出行、醫(yī)療健康等1000余類生活服務,其中生活服務類小程序平均每天服務近7億人次。數字技術正成為生活服務業(yè)領域重要的生產要素,帶動服務業(yè)邊際效率改善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。
生活服務業(yè)數字化取得明顯成效,但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。比如,行業(yè)間、地區(qū)間、產業(yè)鏈上下游數字化發(fā)展水平不均衡,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,數據安全有待加強等問題。提升數字化水平要著眼線上支付、體驗的消費端,也要瞄準供給端,從物流數字化、服務精準化、資源調配智能化等進行全鏈條改造,降低渠道成本、提升服務效率,打造競爭新優(yōu)勢。
去年2月印發(fā)的《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(guī)劃》提出,“普及數字生活智能化,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、新型數字消費業(yè)態(tài)、面向未來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務體驗”。展望未來,生活服務業(yè)數字化仍有巨大潛力。消費持續(xù)升級,服務消費需求也更加多元化、品質化。加快推動生活服務業(yè)數字化賦能,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可以更好地實現供需互動,更加精準地把握和挖掘消費者的需求,對服務的形式、內容、場景等進行完善,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務產品,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精彩,為高質量發(fā)展注入新動能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