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地方

讓高標準農田“高”起來(話說新農村)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3-01 14:56:00來源: 人民網-《人民日報》

  農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鍵舉措。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,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

  

  一年之計在于春。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(jié),各地在抓緊春季農業(yè)生產的同時,也抓緊提升耕地質量。不少地方的農田里,涵閘建設、溝渠開挖等作業(yè)有條不紊,平整土地、興修水利,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。

  高標準農田“高”在哪里?黑龍江省方正縣天門鄉(xiāng)水稻種植戶張有國坦言:“去年水稻畝產1200斤,澇災沒減產,高標準農田可幫了大忙。項目區(qū)排灌系統(tǒng)完備,及時排水施肥,落細管護措施,產量得到保障?!?/p>

  農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鍵舉措。在各地區(qū)各部門共同努力下,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穩(wěn)步加快。截至2022年底,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,穩(wěn)定保障了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,2023年又新建和改造提升了8611萬畝。從全國看,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一般增加一至兩成,節(jié)水節(jié)肥節(jié)藥效果明顯。從各地抗災減災情況看,高標準農田保障了重災區(qū)少減產、輕災區(qū)保穩(wěn)產、無災區(qū)多增產。

  根據規(guī)劃,我國要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。筆者在采訪中發(fā)現,高標準農田建設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。比如,一些地方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資金籌措難、“建管用”責任脫節(jié)等情況;目前剩余要建設的高標準農田,有一定比例分布在丘陵山區(qū),多數是旱地,建設難度相對較大、成本也較高。

  讓高標準農田“高”起來,投入不可或缺。去年12月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增發(fā)國債的第一批項目下達地方,支持項目規(guī)模共計5400萬畝,畝均投資補助從1500元左右提高到2400元左右。今后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,從投入來源看,要強化財政資金保障,推動建設模式和融資機制創(chuàng)新,構建政府投入、金融支持、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模式,與此同時,要指導地方用足用好土地出讓收益、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、專項債券等。從投入標準看,要綜合考慮高效節(jié)水灌溉、綠色有機生產和農業(yè)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(fā)展等趨勢,相應提高畝均投入標準。

  高標準農田“三分建、七分管”,必須抓好全過程質量管理。按照項目化管理方式,根據建設特點,進一步細化實化項目前期工作、投資申報、項目下達、組織實施、竣工驗收、監(jiān)督管理等制度,促進高標準農田項目質量提升。此外,還要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的管護機制。明確管護主體,壓實管護責任,探索引入保險機制、購買第三方服務、委托專業(yè)化機構等市場化方式,通過以工代賑、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方式,引導調度農民參與項目規(guī)劃、建設、管護和監(jiān)督的積極性,做到建成一畝、管好一畝、見效一畝。

 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堅持質量第一,優(yōu)先把東北黑土地區(qū)、平原地區(qū)、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(qū)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。提高項目投入標準和管護水平,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,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扎好高標準農田長效運營“籬笆”,確保糧食在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、供得上、供得優(yōu)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03月01日 18 版)

(責編:李文治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