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西藏網(wǎng) > 即時新聞 > 新聞

一人得病傳染全家 醫(yī)生: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非常必要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14 08:46:00來源: 央廣網(wǎng)

  央廣網(wǎng)北京11月13日消息(記者智陳陽)隨著天氣轉涼,臘肉、香腸、腌菜等各類腌制食品更加頻繁的出現(xiàn)在一些家庭的餐桌上,有些人喜歡到頓頓飯都離不開。近日,浙江的劉師傅因每天吃三頓腌制食品被確診胃癌晚期的事件引發(fā)社會關注。腌制食品為什么會致癌?還有哪些生活習慣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呢?對此,央廣網(wǎng)記者采訪了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(yī)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(yī)師郭雅麗。

  腌制食品進入體內會生成致癌物質亞硝酸胺

  劉師傅的事情引起廣泛關注,很多人認為,他的胃癌與他愛吃腌制食品密不可分。專家表示,食品經(jīng)過腌制不僅會失去營養(yǎng),而且含有較高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,一部分亞硝酸鹽在體內遇到胺類化合物時,生成一種致癌物質亞硝酸胺。通常咸魚、咸蛋、咸肉、火腿等食品在腌制過程中,都可能產(chǎn)生二甲基亞硝酸鹽,在體內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,過量食用這類食物,會導致胃、腸、胰腺等消化道癌變的幾率升高,所以一般不建議經(jīng)常吃腌制食品。

  專家提醒,吃腌制食品后,如果出現(xiàn)了身體的異常癥狀,比如胃痛、胃脹、惡心、嘔吐、反酸,那就有可能是慢性胃部疾病,需要盡快到醫(yī)院檢查和治療,避免影響身體健康。

 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癌的第I類致癌原

  專家介紹,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,目前病因尚不明確,除了上述的飲食因素,還與生物因素、遺傳因素、環(huán)境因素、癌前變化,比如萎縮性胃炎、慢性胃潰瘍、殘胃、胃息肉和胃黏膜巨大皺襞癥等有關,其中很重要的生物因素——幽門螺桿菌,目前認為是人類非賁門部胃癌發(fā)病的重要因素。1994年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列為引起胃癌的第I類致癌原。

 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可傳染的感染性疾病,并且有家庭聚集性,是胃癌重要且可控的危險因素,根除幽門螺桿菌是胃癌最重要的一級預防措施。專家提醒,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非常必要,主要有以下幾點好處:

  1.可降低健康人群、胃癌一級親屬、早期胃癌行內鏡下切除術后的胃癌發(fā)生或復發(fā)風險;

  2.可治愈絕大多數(shù)消化性潰瘍,降低潰瘍復發(fā)率和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率;

  3.可治愈約60%~80%早期低級別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;

  4.可延緩或阻止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,并使部分患者的胃黏膜萎縮,甚至腸化生得到逆轉;

  5.可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的癥狀得到長期緩解。

  因此,除非有禁忌等抗衡因素,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均應考慮接受根除治療。

  專家介紹,以下四點可有效預防幽門螺桿菌:

  1、避免家庭性感染,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在家庭內傳播,以家庭為單位防控是阻斷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傳播的重要策略。應避免導致母嬰傳播的不良喂食習慣,提倡分餐制及公筷制,定期消毒餐具;

  2、保持口腔健康,戒煙;

  3、改善飲食習慣,避免喝生水、吃生食,同時食物應多樣化,避免偏食,注意補充多種營養(yǎng)物質;不吃霉變食物;少吃熏制、腌制、富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食物,多吃新鮮食品;避免進食過于粗糙、濃烈、辛辣食物及長期大量飲酒。

  4、保持良好心理狀態(tài)及充足睡眠。

(責編:郭爽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