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西藏網(wǎng) > 新聞 > 原創(chuàng)

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創(chuàng)造的,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將由各族人民共同開拓
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9-05 19:03:00來源: 中國西藏網(wǎng)

  8月28日至29日,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,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就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進行了全面闡述。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,我注意到他提出的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中的新變化,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。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這一要求,為新時代在精神層面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  在以往的幾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中,加強共同認同也被列為治藏方略之一,比如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,提出了“各族干部群眾不斷增強中華民族意識”的要求,而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,習近平總書記把“增強中華民族意識”更具體化為“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、中國共產(chǎn)黨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”。在此次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,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把加強共同認同凝練為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,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方式、方法,即“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,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。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、中國共產(chǎn)黨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。要挖掘、整理、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,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,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,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”

  新中國成立以來,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西藏以及四川、云南、甘肅、青海四省涉藏州縣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取得的巨大進步是有目共睹的,最為直觀的。如今,當游客前往西藏以及四川、云南、甘肅、青海四省涉藏州縣旅游,會發(fā)現(xiàn)這些地方的交通基礎設施之好足以顛覆我們對西部地區(qū)的傳統(tǒng)認知。以四川省涉藏州縣為例,由于“三通”工程的實施,幾乎每個鄉(xiāng)都修了柏油路、每個村都通了水泥路或機耕道。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,離不開黨和國家?guī)资陙碓谖鞑匾约八拇?、云南、甘肅、青海四省涉藏州縣巨大的投入。我和一些學者在涉藏州縣的田野調查過程中,常常會感慨,黨和國家的涉藏工作取得了很多巨大的成就,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應該是打通了交通基礎設施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這在中國來說應該是前無古人的,即使放在當今世界的橫向比較來看,也是極其少見的。

  打通西藏工作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,更應該注重打通人心方面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畢竟吃飽穿暖只是人比較淺層、基礎的需求,而精神層面的認同則是更為深層、根本的東西。在歷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文件中出現(xiàn)的變化,我們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中央已經(jīng)注意到了這個問題。黨中央在不斷強調西藏工作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,也越來越重視精神層面特別是加強共同認同的工作。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的新要求正是反映了這一趨勢。

  在具體怎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,習近平總書記也給我們提出了具體方式和方法。如果再回過頭看一看歷屆中央領導人在相關問題上的主張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是一脈相承的。比如,毛澤東在《論十大關系》中提出的“我們著重反對大漢族主義。地方民族主義也要反對,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點……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(shù)民族發(fā)展經(jīng)濟建設和文化建設”;上世紀80年代,黨中央提出的“漢族離不開少數(shù)民族、少數(shù)民族離不開漢族”;上世紀90年代,黨中央提出的“各少數(shù)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”等,深刻揭示了為實現(xiàn)鑄牢共同體意識,加強各族人民之間相互尊重、理解的重要性以及促進各族人民之間交流交往交融的必要性。

  今年8月,我到四川省涉藏州縣考察少數(shù)民族與中國革命,在那里看到聽到了很多藏族人民支援、幫助紅軍戰(zhàn)士的故事。我們知道,紅軍長征有一段是經(jīng)過四川省涉藏州縣的。當時,不僅紅軍身后有國民黨和四川軍閥的追兵,而且紅軍戰(zhàn)士們長時間處于缺衣少糧的狀態(tài),那是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。正是在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,當?shù)夭刈迦嗣癯鋈肆?、出物資,有力支援了紅軍,幫助中央紅軍順利到達陜北,在延續(xù)中國革命方面,做出了不朽的貢獻??梢哉f,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,是跟各族人民共同的支持分不開的,新中國的誕生,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。我們一定要牢記,只有人們打心底里認同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(chuàng)造的,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將由各族人民共同開拓,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牢才是可能的。(中國西藏網(wǎng) 特約撰稿/勵軒 作者系四川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、國際關系學院教授、歷史文化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)

(責編: 趙婧如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(wǎng)”或“中國西藏網(wǎng)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(wǎng)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